大事年表

年代
西元
記事
乾隆十九年
1754年
符記祖父奕朝、父親序雁、堂叔序源等渡海來台,自家鄉安溪湖頭的泰山岩奉迎顯應祖師金像,前來八里坌保山腳庄大崎腳厝崇祀。
咸豐三年
1853年
分類械鬥致祖師香火之地痛遭回祿。
約咸豐五年
1855年
山腳庄附近的安溪湖頭渡台李姓裔孫,按居住地分成七個角頭,成立「顯應祖師七股會」,由李符記獻地,李氏七股會集資重建。
約咸豐六年
1856年
修復祖師香火之地,並名曰「福山巖」,即為本巖前身。
咸豐八年
1858年
汐止李教端等13位當地先賢,自本巖分靈奉祀顯應祖師,分別成立汐止橫科、汐止十三份、臺北舊南港三個神明會。
同治九年
1870年
李氏七股會公決,因福山巖已逐漸過渡為地方公廟,外姓參拜與日俱增,遂願意收取李符記之獻地字契,並聘請他為管理人,看守該巖暨管理財務,並議定對外服務之收費標準。
約同治十三年
1874年
本巖改名為「泰山巖」,昔日常稱為「崎仔腳廟」,今則習稱「頂泰山巖」、「頂廟」。
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重建約50年後,本巖楹桷日見剝落,棟樑行將傾頹。1906年底,台灣總督府函准李景泰、李維宗、李景義、李策羌四人出首募資,重建本巖。
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
本巖於1907年(明治)落成,革故鼎新,廟貌堂皇,立「泰山巖碑記」以誌之。
昭和七年
1932年
基隆船頭行連金房、邱創標、鄭乾元、周阿食諸氏,屢屢體沐祖師神恩,久思報效,鑑於本巖雖香火靈盛,空間卻嫌狹窄,基隆連邱鄭周四氏遂於1932年(昭和),會同泰山李家七股李象揚、李清芳、李銓衡、李金恭、李德勝等再謀重建,公推信徒總代李象揚呈請州廳核准重建後,募款集資,鳩工庀材,敦請名師陳應彬主持設計。
昭和十年
1935年
重建於1935年(昭和)竣成,舉行落成圓峻典禮,成立信徒代表大會與董監事會,邱創標當選本巖董事長。此次重建,基隆日發行連金房家族捐獻巨資、購贈廟地,本巖得以精雕細琢、磅礡宏敞,厥功至偉。
民國五十七年
1968年
陳震東任「財團法人臺灣省臺北縣泰山巖」第1屆董事會董事長。
民國六十年
1971年
全面整修。
民國六十一年
1972年
邱垂成始任本巖董事會第2、3屆董事長。
民國六十二年
1973年
完成整修,舉行「慶祝重建四十周年暨重修圓成典禮法會」。
民國六十四年
1975年
興建仿北方宮殿式的兩層樓左右外廂房。
民國六十八年
1979年
應化街口牌樓改建成三間四柱歇山頂三樓式牌樓(仿古RC造)。
民國六十九年
1980年
李有信始任本巖董事長直至1998年辭世。
民國七十一年
1982年
拆除舊有舞臺、花園,改建為活動中心及停車場竣工。
民國七十三年
1984年
內政部公告指定本巖為第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市定古蹟)。
民國八十一年
1992年
拆除左右廂房前廳、半八卦形台階與駁坎,改建完成三層六角攢尖頂鐘鼓樓與文化交誼廳。
民國八十七年
1998年
李植淇始任本巖董事長至今。
民國九十四年
2005年
本巖自1935年重建以降,荏苒逾七十載,其間雖幾經修葺,仍不敵鳥雀蟲菌、風雨露霜,丹青剝落,棟宇摧頹。遂於2005年開始修復工程,而於2008年完竣工。
民國九十七年
2008年
修復工程竣工落成,舉行入火安座科儀。
民國九十八年
2009年
啟建三朝慶成祈安醮典。